Search

"如果要你以社區行情多個20~30萬入手,你會願意嗎?"。

首先,我們先來瞭解...

  • Share this:

"如果要你以社區行情多個20~30萬入手,你會願意嗎?"。

首先,我們先來瞭解"20~30萬",在房價上,代表著什麼樣的概念?
1.對於一般電梯大樓兩房,每坪房價約多1萬。
2.對於標準大樓三房來說,每坪房價約多0.5~0.75萬。
3.對於標準大樓四房來說,每坪房價約多0.4~0.6萬。

以理性數據來說,標準差並不大。而且自住一住就是至少五年,把時間拉長攤提下來,影響更小了。

但!買方拉出實價登錄,把社區相對天花板價與相對地板價調出。總之只要超過天花板價,八成的買方就不追高、直接放棄了。

我們在這過程中,看到了買方並非完全以自稱的"自住"為考量,中間也涉及了未來轉手是否保值、是否有正價差的心態產生。

就經驗,"自住"和"投資"還是要分開去看。若要兩者同時兼具,不是得拿錢來堆疊,不然就是擁小道消息、把握先機。

當然,我們都只是一般人,就不用去幻想太多了。所以通常我都建議顧客,最好的方式就是:
1.現在網路資料都很公開,多做些功課,明確知道自己的攻擊與守備範圍為何。物件條件若有符合你80~90%的購屋需求,就是機會來的時候,試著出價把握看看。

2.不要總是想越級打怪,或總是苦苦等待一年僅釋出一戶的社區,這叫不切實際。時間在跑,但你的人生軸也要前進。

3.自住客買房子,有很大部分是為了提升生活品質。在資金付出的情況下,用房子賦予你的生活品質,創造更多(不論有形或無形的)附加價值吧。

#買房子是一段探索自我的過程
#理性vs感性
#買房子賺價差的時代已大大不如過往了
#所以試圖多去找尋購屋的感性動機吧
#周遭的人通常都只會嘴碎對你的購屋實質幫助並不大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這裡,沒有一篇篇繁瑣的房地產廣告行銷。只有最真誠的房仲生活分享。
View all posts